您的位置: 99健康问问 >其他症状 >共济失调有什么危害?
man

共济失调有什么危害?

女 | 47岁 2018-11-17 有6个回复

问题描述: 经常站立不稳,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行走也不稳,动作不灵活,步行时也不能直线,都好长一段时间了,也不肯去医院,看这挺可怜的,具体了解一下,

回答

头像

胡世春

已帮助网友:2400 2018-11-17

共济失调是指肌力正常的情况下运动的协调障碍。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但不包括肢体轻度瘫痪时出现的协调障碍、眼肌麻痹所致的随意运动偏斜,视觉障碍所致的随意运动困难以及大脑蹭引起的失用症。深感觉、前庭系统、小脑和大脑损害都可发生共济失调,分别称为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还有原因不明的因素,有的伴有智能不全或痴呆。共济失调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是很熟悉,但是这种疾病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神经科疾病,也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疾玻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神经细胞受损,脑组织部位的神经传导发生阻碍,无法完成正常的神经支配功能,这就是共济失调的根源所在。

头像

谢武龙

已帮助网友:3295 2018-11-17

共济失调通过患者的日常生活动作来观察,如穿衣、系扣、端水、书写、进食、言语、步态等。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成年发病者,步行时不能直线。忽左忽右呈曲线前进,表现为剪刀步伐,呈“Z”形前进偏斜,并努力用双上肢协助维持身体的平稳。肌张力的改变随病变可由降低而转变为痉挛状态,共济失调步态也可随之转变为痉挛性共济失调步态。站立不稳,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当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时,摇晃不稳更为突出,易摔倒常是患者早期的主诉。患者常常说到:“走小路或不平坦的路时,行走不稳更明显,更易摔倒”。随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表现起坐不稳或不能,直至卧床。动作缺乏次序或条理,不规则,混乱和不协调的一种表现。是促动肌失去了拮抗肌收缩调整所致。包括静态性共济失调和动态性共济失调两种。前者主要表现于躯体的静止状态下,即平衡障碍;后者主要表现于肢体的动作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辨距障碍-动作起动缓慢,速度和力量不均,常不达预定目标或停止不及而越出。临床上常在睁眼及闭眼下分别用指鼻、指指、轮替和跟膝胫等试验或观察洗梳、书写等精细动作以检查之。小脑病变时睁闭眼症状相同,后索病变时睁眼症状不明显,仅闭眼后出现症状,并伴有深感觉障碍。

头像

高福玲

已帮助网友:4161 2018-11-17

共济失调患者要接受科学治疗。研究发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神经细胞受损,脑组织部位的神经传导发生阻碍,无法完成正常的神经支配功能,这就是共济失调的根源所在。但是单纯靠药物维持是难以改善共济失调现状,要想取得最佳的疗效必须要从根本上修复受损的脑神经细胞,使脑神经功能得以恢复正常水平,这样患者才能彻底的摆脱共济失调疾病折磨。共济失调的传统治疗之所以久治不愈,甚至病情愈加严重,主要有两大原因而引起:一是药物无法穿透大脑血脑屏障,无法直接修复受损的脑神经细胞;二是认为脑神经细胞受损后不可再生,所以治疗该病的关键是解决这两个难题。生物技术突破常规治疗局限,彻底根治共济失调。面对共济失调顽疾久治不愈的难题,神经组织修复疗法,集医学创新技术,生物治疗技术、再生医学与细胞分子学等为一体,是治疗共济失调的多学科、多层次、全方位的全新生物治疗体系。该疗法可以弥补传统缺陷,利用神经因子修复受损的脑神经细胞,从根源入手才能使共济失调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头像

李小可

已帮助网友:1817 2018-11-17

由于共济失调的发病原因较复杂性,临床症状多样性的表现,给共济失调的治疗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以往人们出现共济失调时常常采用一些常规的方法,如药物、手术、心理疏导等方式,殊不知这些方法均存在诸多弊端,并且均不能深入患者的根本,修复患者的脑神经细胞。目前,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治疗共济失调以彻底颠覆常规方法,使患者彻底摆脱共济失调。治疗共济失调是从发病根源出发,从而做到针对性治疗。神经组织修复疗法治疗共济失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即保证了治疗的有效性,又最大效率的排除了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手术的创伤性、心理疏导的弊端性,真真正正达到了疗程短、治疗后不易复发、标本兼治的效果,从而得到广大患者以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及赞誉,成为目前治疗共济失调的权威疗法。
以上是对“共济失调有什么危害?”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头像

熊平安

已帮助网友:3558 2018-11-17

共济失调病因:中毒因素,包括有药物中毒、CO、酒精的中毒等;维生素大量的缺乏,尤其是维生素B和维生素E是共济失调患者不可缺少的元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一般多以脑外伤多见,其它还有脑肿瘤性疾病都可以引发共济失调;年龄老化是发生共济失调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体各项机能都逐步减退,从而使机体免疫力减退,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遗传因素是一组以慢性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为特征的遗传蹭性病,代相传的遗传背景,共济失调表现及小脑损害为主的病理改变是三大特征。另外,周围神经蹭(如各种病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炎)、脊髓后索性蹭(如脊髓痨、亚急性联合变性等)、前庭迷路性蹭(如前庭迷路炎症)、小脑蹭(如小脑出血、小脑梗死、小脑肿瘤、小脑炎症等)、其他(大脑额叶、颞叶、顶叶、枕叶、胼胝体等部位蹭如出血、缺血、炎症、肿瘤等)均可造成共济失调,所以大家要特别重视,避免疾病高发。

头像

高锡云

已帮助网友:3368 2018-11-17

共济失调是指肌力正常的情况下运动的协调障碍,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但不包括肢体轻度瘫痪时出现的协调障碍、眼肌麻痹所致的随意运动偏斜,视觉障碍所致的随意运动困难以及大脑蹭引起的失用症。人们对共济失调疾病的相关常识不是很了解,也就不能认识到共济失调疾病的危害性有多大,更对共济失调疾病的预防意识尤其薄弱,也就铸成了共济失调疾病发展为我们生活中的高发疾病,共济失调疾病危害性大,预防工作尤其重要。共济失调的异常症状:言语障碍:因发音器官唇、舌、喉等导致的发音肌共济失调患者常表现为:说话缓慢,含糊不清,声音呈断续、顿挫或爆发式,常出现吟诗样或暴发性语言。肌张力减低:可见钟摆样腱反射,见于急性小脑蹭。患者前臂抵抗阻力收缩时,如突然撤去外力不能立即停止收缩,可能打击自己的胸前(回弹现象)。眼运动障碍:眼球运动肌共济失调患者常出现粗大的共济失调性眼震,尤其与前庭联系受累时出现双眼来回摆动,偶可见下跳性眼震、反弹性眼震等。随意运动协调障碍:因小脑半球损害导致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患者常表现为:辨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颤,上肢较重,动作愈接近目标时震颤愈明显。眼球向病灶侧注视可见粗大的眼震。姿势和步态的异常:因蚓部蹭导致的躯干共济失调患者常表现为:站立不稳,步态蹒跚,行走时两脚远离分开,摇晃不定,严重者甚至难以坐稳。上蚓部受损向前倾倒,下蚓部受损向后倾倒,上肢共济失调不明显。小脑半球蹭行走时向患侧偏斜或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