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99健康问问 >中医科 >中医内科 >中医温病伤寒病
man

中医温病伤寒病

女 | 26岁 2018-11-21 有2个回复

问题描述: 中医温病伤寒病,外裴氏320,肥达氏H1-80,肥达氏O1-160;10月7日:外裴氏阴性,肥达氏H1-80,肥达氏O1-160,是伤寒吗?

回答

头像

熊平安

已帮助网友:3558 2018-11-21

广义伤寒各种疾病的外因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狭义伤寒由冬令感受风寒所致.伤寒发病的内因为正气虚亏,如果素体虚弱,或劳倦饥饿,起居失常,寒温不适,房事不节,均可导致正气虚亏,易被外邪侵犯成病. 伤寒以六经为辨证纲领.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是人体手足十二经脉的统称.经脉内属于相关脏腑,外络肢节,在生理和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六经辨证就是以经络脏腑生理和阴阳属性为基础,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病证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6个不同的类型(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合称为三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合称为三阴病),用以说明疾病的部位,性质,病机,病势趋向及其相互间的转化,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治疗伤寒应掌握辨证论治原则.伤寒六经病总的治则为祛除外邪,扶助正气.三阳病多属表证,热证,实证,以祛邪为主,三阴病多属里虚寒证,治法应以扶正为主.但伤寒病的诊治较为复杂,倘若误治,可致变证迭现.如太阳病虽有表邪,但不能发汗太过,否则津液耗伤,甚则汗多亡阳;太阳病表邪未解,不可误行攻下,否则可成痞证或结胸;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故汗,吐,下法皆在所禁;阳明病肠胃燥热,故禁发汗及利小便,以免重伤津液;阳明邪热在经,尚未与燥屎相合,不可过早攻下;少阴病阴阳皆虚,不可误汗,误下等等.

头像

彭丽霞

已帮助网友:2212 2018-11-21

(一)一般治疗1隔离与休息严格卧床休息,排泄物应彻底消毒.2护理与饮食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腹部情况及大便性状的变化.注意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应给予易消化,少纤维的营养丰富饮食.发热期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进水分,必要时静脉输液以维持足够的热量与水电解质平衡.饮食恢复必须循序渐进,切忌过急.3对症处理高热时酌用冰敷,酒精拭浴.烦躁不安者可用安定等镇静剂.便秘时以生理盐水低压灌肠,或开塞露入肛.腹胀时给予少糖低脂肪饮食,必要时可用松节油涂腹部及肛管排气.毒血症严重的病人,在足量,有效的抗菌治疗同时,可加用肾上腺皮激素减轻毒血症状.地塞米松静脉滴注,2~4mg,每日1次,疗程1~3日.腹胀显著者慎用,以免诱发肠穿孔或肠出血.(2)病原治疗1诺氟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氟嗪酸),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等,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氧氟沙星的用法为成人每日剂量600mg,分3次口服,或环丙沙星,成人每次0.25,每日3~4次,亦可使用诺氟沙星,成人每次口服400mg,每日3~4次;体温正常后均继续服用2周.2氯霉素用法为成人每天1.5~2g,分3~4次口服,退热后减半,再用10~14日,总疗程为2~3周.必要时最初可用静脉滴注给药的方法,病情改善后改为口服.亦可用间歇疗法,以降低复发率,初剂量同上,体温正常后停药5~7日,然后再用全量或半量5~7日.3头孢菌素类头孢曲松与头孢他啶等第3代头孢菌素,每日剂量2~4g,分2~3次静脉注射,疗程1~2周.4复方磺胺甲噁唑成人每次3片,每日2次,退热后改为每次2片,续用7~10日.5阿莫西林成人每日2~4g,分次口服,疗程2~3周.(3)并发症治疗1肠出血严格卧床休息,暂禁饮食或只给少量流质.适当输液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使用一般止血剂.病人烦躁不安时,可适当使用安定药物.大量出血经积极的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处理.2肠穿孔禁食,经鼻胃管减压,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与热量供应.加强抗菌药物治疗,控制腹膜炎,视具体情况及时手术治疗.3中毒性肌炎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出现心力衰竭时,可在严密观察下应用小剂量洋地黄制剂.(4)慢性带菌者的治疗应用氨苄西林与丙磺舒联合治疗,氨苄西林每日3~6g,分次口服,丙磺舒每日1~1.5g,连用4~6周.可用复方磺胺甲噁唑,每日2次,每次2片,疗程1~3个月.亦可用氟哌酸等喹诺酮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