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99健康问问 >内科 >消化内科 >肝吸虫治疗方法有哪些?
man

肝吸虫治疗方法有哪些?

女 | 33岁 2018-12-13 有7个回复

问题描述: 老婆最近经常说自己不舒服,老是感觉自己全身没有力气,而且老是感冒,而且还吃不下东西,晚上也睡不着,这才带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说是肝吸虫,

回答

头像

廖元兴

已帮助网友:1817 2018-12-13

1 病原学,在我国主要为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属复殖目、片形科、片形属。片形吸虫成虫为雌雄同体,新鲜虫体呈棕红色,背腹扁平,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与口吸盘相距很近。肝片形吸虫长20~40毫米,宽10~13毫米,前端突出部呈锥形,其底部突然变宽,形成明显的“肩”。大片形吸虫长30~75毫米,宽5~12毫米,肩不明显。  
2 流行病学,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钻人锥实螺体内发育成尾蚴,离开螺体,在水生植物或水面上形成囊蚴。牛、羊吃草或饮水时吞人囊蚴,幼虫在体内移行到肝脏钻进胆管,发育为成虫。本病在多雨年份多发,而在干旱年份发病少。在自然条件下,新鲜雨水能刺激成熟的尾蚴大量溢出,特别在久早逢雨的温暖季节与多雨年份,常促成暴发。主要侵害牛、羊、骆驼、鹿、马,猪也能感染,人偶尔也可感染。多呈地方性流行。肝吸虫病首选药物是吡喹酮,该药疗效高,疗程短,副作用较轻,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
以上是对“肝吸虫治疗方法有哪些?”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头像

吴名波

已帮助网友:3632 2018-12-13

一般治疗,对重症感染和伴有营养不良和肝硬化的病人,应先予以支持疗法,如加强营养,保护肝脏,纠正贫血等,待病人情况好转时再予以驱虫治疗。
驱虫治疗,目前常用药物为吡喹酮(Praziquantel)。其作用是使虫体皮层受到破坏,从而丧失吸收能力,使虫体处于饥饿状态以致其耗竭。病人服药后1~2d,最快在2h后,粪便中即有虫体排出。成人总剂量:210mg/kg(体重超过60kg按60kg计算),分3日口服,每日3次。或75mg/kg.d,3次分服,连服2d为1个疗程。治疗后,肝脏肿胀减轻,胆管扩张程度减轻。经过有效的驱虫治疗和相应的对症治疗,急性感染和轻、中度感染者预后良好。

头像

胡世春

已帮助网友:2400 2018-12-13

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流行于广东、山东、河南等24个省、市、自治区。
1.病原治疗(1)吡喹酮 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具有疗程短、疗效高、毒性低、反应轻以及在体内吸收、代谢、排泄快等优点。连服2天。治疗后3个月粪便虫卵阴转率达90%以上。少数病例在服用时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恶心、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24小时后可减轻或消失。一般治疗量对肝、肾无明显损害。个别患者可有期前收缩、心律失常等。
(2)阿苯达唑 近年来临床上应用阿苯达唑治疗本病,效果满意。分2次服,7天为一个疗程。粪便虫卵阴转率几乎为100%
2.对症治疗,对重度感染并有较重营养不良或肝硬化者,应加强营养,纠正贫血,保护肝脏,以改善全身状况,并及时进行驱虫治疗。并发胆囊炎、胆管炎者,除驱虫外并加用抗菌药物。对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总管梗阻时应予手术治疗。合并病毒性肝炎时,除积极保护肝脏外,应在病情改善的基础上尽早进行驱虫治疗。

头像

谢武龙

已帮助网友:3295 2018-12-13

本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视感染轻重而异。感染较轻者可无症状,当初次大量感染非流行区居民时,人体反应常特别显著,患者可出现发热、乏力、黄疸、肝区疼痛,肝脏肿大且有压痛。流行区居民慢性多次感染, 可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泻、乏力、营养不良、黄疸、肝脏肿大等症状。少数长期反复严重感染者,最后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当成虫迁移至总胆管时,可引起胆绞痛和梗阻性黄疸。
肝吸虫病需要做哪些检查,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大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查见虫卵。成虫抗原作皮内试验、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率较高。

头像

高福玲

已帮助网友:4161 2018-12-13

一般治疗,对重症感染和伴有营养不良和肝硬化的病人,应先予以支持疗法,如加强营养,保护肝脏,纠正贫血等,待病人情况好转时再予以驱虫治疗。患了肝吸虫病,重症有营养不良或肝硬化症状时,应加强营养、保护肝脏、以后再考虑特殊治疗。严重感染且有营养不良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营养丰富的易消化饮食,待全身症状改善后,施以驱虫治疗,赶紧用史克肠虫清,得了肝吸虫病可不是闹着玩的,可能会肝衰竭。
以上是对“肝吸虫治疗方法有哪些?”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头像

张绍兰

已帮助网友:2022 2018-12-13

你好,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胆道所引起的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也称为肝吸虫病。本病分布在亚洲,主要通过吃没做熟的淡水鱼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胆管胆囊炎、胆石症等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建议:用药一般是用吡喹酮治疗的,吡喹酮的杀虫作用主要是对虫体皮层和肠管的双重损害,导致虫体代谢、吸收功能障碍,直至死亡。

头像

何伟文

已帮助网友:2756 2018-12-13

肝吸虫病潜伏期为1个月左右,轻度感染常无明显症状,仅在病人粪便中发现虫卵,少数有轻度上腹部不适、腹泻等。较重感染者起病缓慢,除有纳差、腹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外,常有心悸、失眠、眩晕等神经衰弱症状。肝肿大以左叶为著,少数反复感染者,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和门脉高压。严重感染的儿童,可出现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对本病缺乏免疫力,或连续多次大量感染者,可在大便未查见虫卵之前,突然发生寒战、高热和腹泻,肝肿大并有压痛,少数有脾肿大和黄疸,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一般将本病分为以下临床类型:
①肝炎型:最为常见,有乏力、上腹不适、腹胀、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隐痛。体检有肝脏轻、中度肿大,常无压痛,部分病人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如不注意询问流行病史,易将本病误诊为病毒型肝炎。
②胆管炎型:病人有畏寒、寒战、发热,同时伴有上腹阵发性绞痛,有时有黄疸,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增高,此型病人常并发胆管炎或胆囊结石。
(3)胃肠炎型:表现为腹胀、腹泻,大便每日约3~4次,无脓血,镜检常无异常发现。
(4)肝硬化型:表现为肝脏肿大,质硬,有腹水、脾肿大、血浆白蛋白降低、贫血和下肢浮肿,此型在流行期以儿童为多见,多伴有营养不良。
(5)侏儒型:此型常同时伴有肝硬化,多发生于严重肝感染的儿童病例。
(6)隐匿型:此型最为多见,一般无症状,仅在体检、流行病学调查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而发现。
(7)混合型:在患病期间同时伴有上述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