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99健康问问 >外科 >骨科 >治跟腱炎的方法有哪些?
man

治跟腱炎的方法有哪些?

女 | 22岁 2018-12-30 有6个回复

问题描述: 前一段时间我爬山的时候,摔了一跤,当时脚就不能走路了,休息了一段时间,越来越肿,脚跟脚踝那里红红的,脚后跟都不能着地,走路不便,疼痛的很,去医院做了检查,确诊是跟腱炎,

回答

头像

熊平安

已帮助网友:3558 2018-12-30

你换,跟腱炎不宜根治。不过规范治疗可以缓解病情。
1、停止跑步,垫高鞋跟减少跟腱张力,只要不引起疼痛即应加强腘绳肌弹性练习,穿软底鞋以保证第一跖趾关节的屈曲.但鞋跟要坚硬.若跟腱无疼痛,可做足趾抬高练习以增加跟腱肌力.跟腱愈合前应避免快速上下坡跑步.
2、物理治疗是关键。最关键的方法是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让腓肠肌伸展,以及在膝关节略弯曲的情况下让比目鱼肌伸展。力量加强训练、超声疗法以及电刺激疗法也都可以被应用于物理治疗之中。用一个脚跟抬高器来对局部进行矫形有时可以帮助跟腱的放松。将踝关节固定在自然状态(90度)的夜间夹板可以帮助你防止小腿肌肉的紧绷。
3,局部药物注射治疗。如曲安奈德注射液等。对症口服药物布洛芬。

头像

高锡云

已帮助网友:3368 2018-12-30

你换,足跟的问题,又可以称作:跟腱炎,内服药是肯定没什么效果的,因为该症状一般出现在老年人身上,而老年人经络一般均不太通畅,所以内服药很难通过气血流通到达病灶部位,故此效果不太好。而外敷药,由于那个部位的皮很硬(又称作死皮),所以外敷药也很难打透这层死皮到达患处。 说了这么多,唯一的重点就是希望你不要乱花钱,给你省点小银子。
治疗此症,用白醋泡干辣椒(一斤白醋泡2两干辣椒,干辣椒要掰碎浸泡),至少浸泡一周后(浸泡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涂抹患处,每日三到五次,每次10分钟左右,大概20天左右就不再疼了。

头像

wangwen

已帮助网友:2477 2018-12-30

你换,跟腱炎一般由慢性劳损和外伤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长期疼痛和活动后加重,但是问题也不大,中医治疗以治根为主,西药只能起到抗炎的作用,跟腱炎是严禁按摩的,按摩后炎症会扩散.
建议用中医的治疗方法,采用中药熬治的膏药,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

头像

彭丽霞

已帮助网友:2212 2018-12-30

您好,跟腱炎是指跟腱发生了炎症,它是因为在运动过程中,小腿腓肠肌和跟腱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导致的,例如打篮球,另外,突然增加锻炼的强度或频率也常会引起跟腱炎。
建议加强力量训练、超声疗法以及电刺激疗法,消炎药物可以加速痊愈,垫高鞋跟减少跟腱张力,最近避免高强度锻炼,增加营养。
(1)运动前要热身,运动要逐渐停止下来,运动后做适当的放松活动。
(2)注意休息,避免负重,合理运动。
(3)运动时穿合适的鞋子。选择适合运动的频率、运动的地面和运动的条件的鞋子。
(4)经常牵拉和加强小腿肌肉训练,在日常运动中逐渐增加登山、爬楼梯项目。如果需要,可逐渐增加速度和距离。
以上是对“治跟腱炎的方法有哪些?”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头像

唐建兵

已帮助网友:4223 2018-12-30

您好,根据您的情况跟腱炎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劳累,长时间活动,剧烈活动的病史的情况造成跟腱的损伤而出现炎症的。
根据您的情况建议试试中药煎煮。治疗跟腱炎的中药方为伸筋草、透骨草30克,红花、桃仁、穿山甲各10克,独活9克,赤芍9克,炒杜仲15克,川断9克,木瓜15克,补骨脂9克。水煎,每日1剂,日服2次,以黄酒为引,饭后服用。连用7天。
建议用中医的治疗方法,采用中药熬治的膏药,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

头像

廖元兴

已帮助网友:1817 2018-12-30

你换,由于长时间、超负荷的训练,很多人都会觉得脚疼,此时也是跟腱炎惹的祸,
1、有时运发动训练时举措不正确,如上网击球时,足尖过度内旋或外旋,蹬跳落地时踝关节着地不稳,也会很容易就患上跟腱炎,当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紧绷时,跟腱上就接受了较大的压力。
2、鞋跟太软,跟腱在鞋内不动摇,跟腱过度移动,会招致跟腱止点的不动摇及担负过重;鞋底过于稳固,脚趾和脚掌之间的第一跖趾关节不能弯曲,
3、在奔跑时,脚部腓肠肌膨胀使跟腱抬高,前半足触地。
以下是关于跟腱炎的治疗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以使跟腱炎在几周时间内康复,但是,这往往是最后一种手腕,
2、保守疗法:疼痛的患者可以用膏药进行调养来缓解疼痛。同时日常需要多休息,合理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