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99健康问问 >肿瘤科 >恶性黑色素瘤
man

恶性黑色素瘤

男 | 51 2011-10-16 有8个回复

问题描述:PET/CT检查报告单病人 男 51岁 恶性黑色素2009-9-18检查时间检查部位:体部 脑部 用药:18F-FDG 用药方式:静脉注射 影像所见:禁食状态下(空腹血糖4.4mmo1/L),静脉注入药物后半小时行脑X-CT(120kv 160mA)平扫和PET影像采集,影像经重建处理后获得脑X-CT,PET和融合影像,影像清晰. 颅内未见明显异常高或低密度病灶,诸脑室形态,大小,位置无改变,脑沟,脑池无扩大,中线结构无移位.左右大脑皮质放射性分布对称,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及扣带回等处未见异常放射性浓聚或稀疏影.双侧基底节,丘脑及小脑半球放射性分布对称,未见异常放射性浓聚或稀疏影. 注入药物后1小时行体部X-CT(120kv 160mA)平扫和PET影像采集,影像轻重建处理后获得全身X-CT,PET和融合影像,影像清晰. 右上唇黑色素瘤及右颈部转移瘤术后,术区FDG代谢未见明显异常.颈部气管居中,双侧黎状窝对称.鼻咽腔形态,结构及FDG代谢未见异常.甲状腺双叶形态,大小正常,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和FDG代谢异常增高影.双侧颈部淋巴结未见肿大及FDG代谢异常增高.胸廓对称,气管居中,两肺肺纹理清晰.右肺上叶前段见两枚细小结节影,FDG代谢未见明显增高;左肺上叶尖后段见斑片,条索状高密度影及泡状透亮影,FDG代谢未见明显增高.纵隔,双侧肺门未见肿大淋巴结及FDG代谢异常增高影.心影未见明显增大,心脏呈现生理性FDG摄取.胸膜未见增厚,双侧胸腔未见明显积液. 全胃充盈可,胃壁未见明显增厚,FDG代谢未见异常增高.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肝脏实质内散在多发类圆形稍低密度影,边界欠清,FDG代谢异常增高,平均SUV=3.7-6.5.脾内见一枚稍低密度影,FDG代谢异常增高,平均SUV=4.7.胰腺,双肾及双侧上腺形态,大小,密度未见异常.腹腔及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脾脏,双肾,肠道呈现生理性FDG摄取.前列腺体积如常,其内FDG代谢未见异常增高.盆腔内未见积液影,髂血管周围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肠道,输尿管,膀胱呈现生理性性FDG浓聚.左侧锁骨近胸骨端,T11椎体,尾骨右缘,左侧股骨上段见多发FDG浓聚影,平均SUV=3.0-4.5,部分骨质密度稍增高.检查意见1, 上唇黑色素瘤术后,肝,脾,全身多处骨转移.2, 右肺上叶前段微小结节,FDG代谢未见明显增高,请薄层CT随访.3, 左上肺陈旧性病灶伴局限性肺气肿.4, 脑FDG代谢未见明显异常.放射诊断报告检查时间:2009-09-11检查名称:頜面部增强检查方法:横断平扫十增强(iv:300造影剂100ml,v:2.5ml/s),层厚5mm冠状重建放射学表现:右颈部转移性恶黑术后,局部见异常密度肿块影,增强后局部呈环形强化C :20.40,57.62Hu.余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右侧甲状腺见异常低密度影.蝶窦内粘膜增厚.放射学诊断:右颈部转移性恶黑术后局部环形强化灶待查.请结合临床. 出院小结入院诊断:口腔肿物(上唇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出院诊断:口腔肿物(上唇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入院时主要症状及体征:2009年5月发现上唇内侧一黄豆大小肿物,当地医院就诊行术切除,病理示恶性黑色素瘤.8月底发现右下颌下鸽蛋大小肿物,慈溪人民医院就诊,行右下颌下肿物切除,术后病理恶性黑色素瘤(具体不详).遂来我院就诊,上唇肿物病理会诊(会09-499):黏膜恶性黑色素瘤;颌下肿物病理会诊(会09-496):“右颌下”淋巴结转移,结合外院酶标符合恶性黑色素瘤.为求进一步治疗经门诊收入我病区,拟行化疗.患病以来,纳眠均可,大小便正常.双侧面型对称,比例协调,张口度三指,张口型向下,双侧耳前区无压痛,无弹响.口内上唇内侧黏膜术后改变.右下颌下可见一长约5cm手术切口,愈合佳,已拆线.左下颌下及颈部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主要化验结果:20090916(临检000006)尿白细胞酯酶100/ul( )【↑】尿血红蛋白10/ul( )【↑】特殊检查及重要会诊:无病程与治疗结果: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排除明显化疗禁忌症.于2009-9-16始行于恩度 PD方案化疗,具体:dl-14恩度 15mg(9/16-9/29),d8奈达铂 120mg(9/23),d9-12DTIC 300mg(9/24-9/27).并给予必要的支持辅助治疗.治疗过程顺利,无严重化疗不良反应.合并症:无.出院时情况:一般状态良好,各生命体稳平稳.出院后用药建议:1,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2,3周后入院行下一周期化疗CT报告一,报告时间:2009-11-27检查部位:上腹部平扫,增强检查所见:肝内见大小不一多发稍高密度影,肝尾叶见稍低密度影,脾脏内见稍高密度改变,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胆囊较小,壁稍增厚,强化, 双肾小囊肿,胰腺未见明显密度异常,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印象:结合病史:1,肝内多发转移瘤,脾脏转移瘤. 2,双肾小囊肿,胆囊轻度炎症.二,报告时间:200-11-28检查部位:胸部平扫,增强,下颌骨平扫,增 强检查所见:右颈部术后,右侧颌下腺缺如,颈部未见异常结节或肿块,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病灶,甲状腺右侧叶见一类圆形略低密度灶,密度不均匀,办界欠清,直径约4毫米,增强未见明显强化,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胸廓对称,双肺纹理稀疏,紊乱,肺透光度增强,双肺上叶见肺大泡影,左肺上叶见小片纤维增殖灶,局部肺纹理增浓,稍模糊,呈磨玻璃密度,余肺内未见异常,胸膜不厚,胸腔未见积液,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肝脏及脾脏见多发类圆形高度灶,边界欠清,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弱于正常肝,脾组织,左锁骨内缘近胸锁关节部及部分胸椎见小斑片略高密度影,边界模糊,部分椎体并见小片密度稍低区印象:1,右颈部术后改变,右侧颌下腺缺如 2,甲状腺右叶见低密度影,小腺瘤囊变可能 3,肺气肺,双肺肺大泡 4,左肺上叶小片纤维增殖灶 5,肝脏及脾脏多发转移灶 6,左锁骨内缘及部分胸椎体密度不均匀,请结合既往资料.,恶性黑色素瘤,请大家帮帮忙,如下是病例,如今有什么好的方法能治愈这个病,哪个医院比较好, 这病中药好还是西医好,有谁认识这方面的中医和西医,在什么地方,有没认识只把脉就是不看化验单就会知道病情的中医,

回答

头像

魏帅帅

已帮助网友:1817 2011-10-16

症状分析:
根据您的情况分析,考虑为恶性黑色素瘤术后并肝,脾,骨头等多处转移扩散;属于癌症4期,及属于晚期病变.
考虑只能行化疗,生物,中医药及物理,放疗等综合治疗. 首选考虑1,中医药治疗.可用扶正消瘤片,扶正抗癌冲剂,八珍益气汤,六味地黄丸等加减.中药方有:人??g,半枝莲30g,大黄10g,白花蛇舌草30g.每日煎服1剂,长期服用.2,化疗:①BDV方案 BCNU 65mg/m2,静脉注射,第1~3天/6周;DTIC 250mg/m2,静脉滴注,第1天;VCR 1~1.5mg/m2,静脉注射,每周1次,共6次.②.DVP方案 DTIC 25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VDS 3mg/m2,静脉注射,第1天;DDP 1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3,干扰素,转移因子等生物治疗4,放射治疗.
根据您的医院考虑可以到当地三甲中医院进行综合治疗比较好, 北京的中国中医研究院再这方面也还可以;可以却看看.至于只把脉主要是为了更好治疗.
生活护理:
坚持规范治疗,病变控制控制住,平时要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适当加强锻炼,主要劳逸结合;按时休息,主要保证睡眠等,定期随访复诊.

头像

胡世春

已帮助网友:2400 2011-10-16

对于术后出现多发转移.最好是采用中医中草药保守治疗,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头像

吴名波

已帮助网友:3632 2011-10-16

晚期患者以控制癌细胞扩散延长患者生命为治疗目的,建议中医中药保守治疗,控制病情稳定,中医认为治疗肿瘤的原则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利湿,软坚散结,补气养血,滋阴培元提高免疫力和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为目的.

头像

王涛

已帮助网友:4421 2011-10-16

您所提的症状,不少人都有相似的情况,患了癌症并不可怕,怕的是失去信心和勇气,怕的是乱投医.首先要让患者相信现代科学和祖国传统医药有办法抑制和降服癌魔;其次是正确寻医问药,中草药中对癌症有抑制作用的很多,如半枝莲,五倍子,长春花,决明子,马钱子,白花蛇舌草,忽木,大黄等等,关键是科学的组合.我们研究的最新纯中草药配方,对您提到的病症有提高免疫力,镇痛消炎,改善临床症状,直接抑制癌细胞分裂,阻断恶性肿瘤血管使肿瘤萎缩之功效,肯定会让您收到满意的效果.

头像

唐建兵

已帮助网友:4223 2011-10-16

中医认为癌是正气不足,气滞,痰凝,血瘀日久而引起的,中医认为治疗癌症要以“软坚散结”为原则,通过脱毒的红豆杉中药材将硬结打散,可延长生命,减轻痛苦,防止复发转移,最终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头像

彭丽霞

已帮助网友:2212 2011-10-16

恶性黑色素术后有广泛转移建议中医治疗为主一辅助放疗等综合治疗.

头像

罗正强

已帮助网友:4400 2011-10-16

恶性黑色素瘤术后出现全身转移,建议患者通过对身体不会产生任何的伤害及毒画作用的野生中草药治疗效果比较好,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头像

wangwen

已帮助网友:2477 2011-10-16

根据您所描述的病情资料分析,恶性黑色素瘤术后已出现多处转移,考虑已到恶性肿瘤晚期.建议实行放化疗配合中医中药全身性调理.
该回复来自 http://www.99ask.net 99健康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