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99健康问问 >其他症状 >小脑共济失调怎么治疗?
man

小脑共济失调怎么治疗?

女 | 45岁 2018-11-12 有6个回复

问题描述: 我半年来,总是觉得平衡不协调,走路是摇摇晃晃的,没有多大影响,也就没在,但是现在越来越严重了,头有时很晕,特别是刚睡起,久坐站立,尤其是上下楼梯时身体很不平衡,更明显,都影响到我正常的生活了,实在觉得不行,今天上医院去看了,做了一系列的检查,检查说是小脑共济失调,我,有哪些好的治疗方案,请指导,

回答

头像

熊平安

已帮助网友:3558 2018-11-12

1脑共济失调的治疗需要做康复治疗的,该疾病的原发病要积极治疗的,只有原发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那么病人的共济失调的症状也是会缓解的。康复治疗有肢体运动的训练,肢体的精细运动训练等等。
2这类疾病的治疗是不能滥用激素进行治疗的,如果非得使用的话,那么应该在正规医院的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的。这是因为较长时间使用激素治疗的话,会是该疾病容易反反复复的。
第2步
3这个疾病对环境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提供给病人的环境最好是比较安静,舒适,灯光幽淡,没有什么人打扰的环境为好的。这样的患者可以是患者的心情舒畅,不会产生厌烦之心的。

头像

高锡云

已帮助网友:3368 2018-11-12

小脑性共济失调是(遗传性共济失调)最常见的症状,几乎100%的IAs患者有共济失调的表现。小脑性共济失调可通过IAs患者的日常生活动作来观察,如穿衣、系扣、端水、书写、进食、言语、步态等。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成年发病者,步行时不能直线。忽左忽右呈曲线前进,表现为剪刀步伐,呈“Z”形前进偏斜,并努力用双上肢协助维持身体的平稳。
1.在患者的运动中,引入旋转的成分,减轻患者因害怕失调而不自主地或自主地对其运动的限制。
2.训练患者恢复正常的中线感和垂直感,以便他们在运动中有返回中线的参考点。
3.在治疗过程中,共济失调的治疗因不像其他急性病一样在短时间内能很快痊愈,患者家属要长期面对无法生活自己的病人,导致其对患者的治疗缺乏信心甚至放弃治疗。
4.家属的这种消极心态也影响了患者,使患者产生了自卑心理和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造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家属应该接受事实,从各方面给患者幸福感和温暖,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歧视、不过分照顾患者,经常鼓励患者,让其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头像

wangwen

已帮助网友:2477 2018-11-12

在康复临床工作中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小脑共济失调的病历较为多见,严重影响患者步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导致运动的随意性、姿势的稳定性、平衡性、准确性等方面的障碍。
(1)改善患者运动的姿势基础:增强近端稳定性;改善平衡调节,使患者学会小范围的运动。
(2)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的协同,使患者的运动变得平稳和流畅。
(3)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让患者体验有目的的抗重力运动。
(4)改善视固定和眼、手协调,使患者能利用视觉帮助稳定。
(5)在患者的运动中,引入旋转的成分,减轻患者因害怕失调而不自主地或自主地对其运动的限制。
(6)训练患者恢复正常的中线感和垂直感,以便他们在运动中有返回中线的参考点。
(7)随着治疗的进展,治疗师减少对病人的辅助,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并逐渐采用下述的方法引导。1)减少压缩的压力;2)减少稳定性固定点的数目;3)增大运动的范围,增加患者对平衡的需要;4)从远端处理患者,迫使他去控制其较近端的部位;5)让患者由慢到快地增加运动的速度,然后再降低之;6)让患者反复尝试发起和停止运动,变换运动的方向,再不失去控制的情况下再发起运动。

头像

彭丽霞

已帮助网友:2212 2018-11-12

肌张力的改变随病变可由降低而转变为痉挛状态,共济失调步态也可随之转变为痉挛性共济失调步态。站立不稳,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当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时,摇晃不稳更为突出,易摔倒常是患者早期的主诉。患者常常说到:“走小路或不平坦的路时,行走不稳更明显,更易摔倒”。随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表现起坐不稳或不能,直至卧床。
原因不明的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无特异疗法。有特异病因的应治疗基本疾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防止其因运动失调而致外伤。注意营养和液体的维持,直至病情停止发展。恢复期应鼓励锻炼。激素是否适用于急性小脑共济失调,尚无定论。确认有自身免疫的,可给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有证据是病毒直接侵犯而引起脑炎的,可早期给抗病毒药物。
以上是对“小脑共济失调怎么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头像

廖元兴

已帮助网友:1817 2018-11-12

人体的正常运动,是在大脑皮质运动区,皮质的基底核,前庭迷路系统,深部感觉,视觉等共同参与下完成运动的平衡和协调,称为共济运动.小脑除接受本体感觉冲动外,还接受外部感觉,听觉,视觉,内脏感觉的冲动.所以小脑不仅只对运动,而且对感觉,间脑功能都有影响.所以小脑病变最主要的表现为小脑共济失调,站立时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坐位时躯干也同样摇摆不稳,行走时不能走直线,忽左忽右步态蹒跚即醉汉步态.指鼻试验,指耳试验,把握试验,轮替试验,反跳试验,跟膝胜试验,意向性震颤,眼球震颤可有阳性发现.
1、一般支持疗法
可用针刺治疗,体疗及肢体功能锻炼,也可有各种B族维生素、胞二磷胆碱肌注、口服卵磷脂等。晚期患者应注意预防各种感染。弓形足可行矫形手术或穿矫形鞋等。
本病发展缓慢,如无严重的的心肺并发症,多数不影响寿命。少数患者卧床不起而残废。
2、最新干细胞疗法
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作为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潜能的神经前体细胞,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干细胞移植分化的神经元补充减少的脑细胞,分泌的多种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小脑组织中的神经细胞发挥功能,可以从结构及功能上修复、改善神经系统疾病,从而可以改善小脑的控制功能障碍达到治疗共济失调的效果。

头像

吴名波

已帮助网友:3632 2018-11-12


人体的姿势保持与随意运动完成,与大脑、基底节小脑、前庭系统、深感觉等有密切的关系。这些系统的损害将导致运动的协调不良、平衡障碍等,这些症状体征称为共济失调。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共济失调可分为四种类型:①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②小脑性共济失调;③前庭迷路性共济失调;④大脑型共济失调。而临床上一般称呼的“共济失调”,多特指小脑性共济失调。
治疗方法比较多,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等,需对症治疗。共济失调的治疗重在针对病灶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对于共济失调的治疗,患者和家属一定要提起足够的重视,及早治疗才能将共济失调对患者的伤害减到最低值,一定要到专业医院进行科学的康复治疗。
1.改善患者运动的姿势基础,增强近端稳定性;改善平衡调节,使患者学会小范围的运动。
2.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的协同,使患者的运动变得平稳和流畅。
3.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让患者体验有目的的抗重力运动。
4.改善视固定和眼、手协调,使患者能利用视觉帮助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