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99健康问问 >其他症状 >湿热的症状有哪些?
man

湿热的症状有哪些?

女 | 20岁 2018-12-11 有6个回复

问题描述: 我平时很怕吹风,尤其是换季的时候,天气变化太快就总是会感冒;夏天老是手脚冰凉,冬天也会掌心出汗;额头、眉心、脸颊以及后背时不时都会长痘,反反复复,老是很久都不会消退;平时也老是熬夜,睡得有些晚;偶尔去推拿店按摩会很痛,会不会是湿热体质的原因,

回答

头像

王志强

已帮助网友:3053 2018-12-11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
1、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疗疱;
2、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
3、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搐稀,尿短赤,脉濡数;
4、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苫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伯冷交替,脉弦数;
5、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
6、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湿热的治疗,分湿重还是热重,这情况建议去看中医。用中药调理比较好。
饮食建议:可以多吃点高蛋白的食物,少吃那些辛辣油腻的东西,不要乱吃平常不吃的东西,吃清淡点,放松心情。

头像

曾晓锋

已帮助网友:1818 2018-12-11

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看下你的舌头是不是黄黄的,越黄代表湿气越中.还有平时你大便的时候冲水 看下你的大便是不是黏在..冲水冲不下去的。饮食的话,我建议你肯定是每天吃一些富含高蛋白质的一些食物,然后的话而已水果蔬菜一定要吃的。建议可以适当的每天,进行半个小时的锻炼,它能够增强体魄,有助于大脑的一个活跃。

头像

张月玲

已帮助网友:2082 2018-12-11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
1.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则脾就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因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2.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
3.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疔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其它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头像

熊平安

已帮助网友:3558 2018-12-11

湿热有可能是胃热引起的。胃肠湿热症是由于偏食肥腻辛辣甘甜食物或饮酒以及湿邪化热引起湿热蕴阻肠胃的病证.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常出现或伴有此症.平时应忌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宜食食物:性质寒凉味淡或苦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莜麦、玉米、薏米、小麦、小米、赤小豆、绿豆、蚕豆、苦瓜、黄瓜、冬瓜、大头菜、空心菜、金针菜、苋菜、莴苣、茭白等.
食疗参考方:
a. 赤小豆薏米饮:赤小豆30克薏米30克加清水文火炖煮30分钟后取100毫升汁液再炖30分钟后倒出剩下的100毫升汁液将两次的汁液搅匀温饮或凉饮.
b. 金针冬瓜汤:干金针菜20克切段开水浸泡20分钟后与50克冬瓜丝入沸汤片刻即好加盐味精点几滴香油.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饮食生活习惯,积极就医对症调理。平时劳逸结合,合理膳食营养,祝早日康复!
以上是对“湿热的症状有哪些?”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头像

高锡云

已帮助网友:3368 2018-12-11

你的这个情况考虑气阴两虚所致,长期阴虚内热容易生痘痘,
大便怎么样,干燥吗平时,建议中药调理治疗,让当地医中医大夫辨证论治治疗,不要自己随便治疗

头像

廖元兴

已帮助网友:1817 2018-12-11

湿热症状:
(1)发热来势甚渐,逐日加重,缠绵不易退清,一日之间,午后较甚,日晡最高;
(2)汗出不透,且多不能下达;
(3)嗜睡,神识不甚清明;
(4)口腻,胃呆,胸闷,呕恶,腹部膨胀,大便溏而不爽,口渴不欲饮或不多饮,或喜热饮,必至湿已化尽才喜冷饮;
(5)舌苔初起多白,继而由白转黄,由黄转黑;
手脚多汗,医学上称做局限性多汗症,多发生在情绪波动度较大的青壮年身上.局限性出汗症的治疗,一般采用维生素B1,谷维素,安定片等.如果汗出很多 。可适当服一些阿托品或普鲁本辛等抗乙酰胆碱药.但是,安定和抗乙酰胆碱药有一定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故临床上多配合中医治疗.